難忘地震廢墟深處升起的那面水利旗幟
——寫于汶川大地震七周年之際
經過前期的可研、勘探、設計,我公司于2009年7月中標重建該工程。
進駐現場,樹起大旗
悲傷、恐懼改變不了我們水利援建戰士的斗志。我們來到現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做旗臺。推開廢碴,平整場地。兩天后,我們就在廢墟深處升起了五星紅旗、中國水利旗幟、江蘇水建公司司旗三面大旗。當鮮紅的國旗、藍色的水利旗高高飄揚在廢墟上時,沉寂多時的山谷立刻就充滿了生機。我們在旗下莊嚴宣誓:不辱使命,不怕困難,堅決完成援建任務。
在搭建臨時設施的十多天里,沒有住的,我們就在樹下拉塊彩條布將就住著;沒有電源,我們就自己肩挑手扛鋪設電纜;沒有自來水,一個星期無法洗臉洗腳照樣干工作;沒有食堂,泡面餅干對付一下,冷的、干的不講條件。十天后,我們就在震毀最嚴重的原東汽技校西側和施工現場之間搭起了近百間活動板房,在所有房間里都鋪上了紅色的土工布,現場人氣旺盛,斗志昂揚。
日夜奮戰,旗幟見證
官宋硼堰取水樞紐重建工程是江蘇省本級援建的唯一一個水利工程,也是全國援建四川最大的一個水利工程。其中進水閘與泄洪閘要分兩段施工互為導流,這相當于要建設兩座水閘,這本來至少是兩個枯水期也就是兩年的任務,援指要求我們必須一年完成。
我們向暴雨要工期。山區氣候多變,雨多量大。“大雨小干,小雨大干,不下雨拼命干”,見縫插針,多點同步施工。我們24小時分班作業,流水操作,常常是日出干到日落,日落干到日出,確保了工程全天候、全方位展開施工。
我們戰余震防山洪安全施工。建筑物上游有大大小小19個堰塞湖,直接威脅著員工和建筑物的安全;施工現場直接位于山腳下,山坡上的浮石不時地滾落;還有無法預知的大山里的山洪,隨時都有可能奔流而下。比環境艱苦更讓人擔憂的是施工安全的保證。“特別要預防危房、滑坡、泥石流、洪水等地質災害的影響,要及時關注預警信息,時時確保施工安全”,時任江蘇援建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江蘇省水利廳副廳長李亞平每次來工地,都要殷切地叮囑我們。為此,我們制定了各種應急方案,采取了嚴密的安全措施。每天安排專人現場值守,隨時觀察山體石塊的狀況。為預防山洪,我們在樞紐上游填筑了兩道砂礫石圍堰,并設法利用老閘閘門加固堵漏,建立了三道保險,為科學有效地組織工程施工和確保員工生命安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恪盡職守,為旗幟增光添彩。工程的順利推進,凝聚著每一個參建員工的無私奉獻。現場工程師高兆婉同志是個孤兒,他相依為命的奶奶臨終去世前,念叨著想他回來見最后一面,但他因工作沒能趕上。測量工程師董波同志一歲的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沒有時間回去照顧。徐宏生同志爺爺去世他不能盡孝,李蘇揚同志父親生命垂危他不能守在病房……這樣可歌可泣、可圈可點的事跡很多。每一個人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全力以赴完成援建任務,讓水利的旗幟永不褪色。
工程建成,特色鮮明
辛勤耕耘總有回報。經過全體參戰員工的頑強拼搏,官宋硼堰主體工程于
2010年,項目部多名同志被評為綿竹市和江蘇援建先進工作者,我也被評為綿竹市勞動模范,并代表兩萬江蘇援建大軍在表彰大會上發言。2015年,我還被評為全國水利系統勞動模范,工程榮獲中國水利工程“大禹獎”和江蘇省“揚子杯”。
完工后的樞紐格外雄偉壯觀,我們把廢墟中那三面特別的旗幟,永久地矗立在新的廣場上。當人們走過綿竹漢旺地震遺址紀念地來到這里,一幅藍天白云、青山綠水與工程和諧相處的畫面,與遺址印象產生強烈反差,形成視覺上的沖擊與心靈上的震撼。風雨過后,這里的旗幟分外艷麗!
(刊登于《中國水利報》2015年5月29日第3636期,作者:時愛祥)